在01月06日,中國足協公布了新賽季的準入名單,而備受矚目的廣州隊并未出現在這份名單上。這個消息迅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。晚上,廣州隊也發布了公告,表示他們無法繼續征戰中國職業足球聯賽。
這一消息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。一位媒體人徐澤鑫也在平臺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,他用極其尖銳的語言寫到:“中國足球不配擁有廣州隊。”這無疑是對中國足球現狀的一次直接而深刻的批判。
廣州隊,一支擁有70年歷史、榮譽滿堂的球隊,曾經是中國職業俱樂部的典范。如今卻以這樣的方式消失在公眾的視野中,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失落。這不僅是對廣州隊本身的打擊,更是對中國足球土壤的質疑。
有人不禁要問,既然足球在中國并不被重視,那么它的消失對某些人來說是否真的無所謂呢?即使有無數人為其付出努力,但在某些人眼中,這些努力是否真的有意義呢?
在高層大力提倡發展足球的背景下,我們有那么多方法和途徑可以保留這樣的球隊。然而,在“滿足”準入標準的情況下,廣州隊就這樣消失了。這無疑是一種荒誕而又可悲的現象。
廣州隊的解散并不是由一個球員、一個教練、一個老板或者一個足協單獨造成的。這是中國足球土壤的問題,是整個環境的問題。
回想起2021年江蘇隊的解散,我當時寫了一篇文章《江蘇隊走了,也把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帶走了》。在那篇文章中,我采訪了一位中國足球人,他的話讓我印象深刻。他說:“現階段的中國足球不配提足球文化,因為所有的中國球隊都可能隨時消失。”他甚至呼吁中國球迷不要輕易把愛投入到某一支球隊,因為下一支解散的球隊可能就是你的主隊。
如今看來,這位足球人的話似乎成了一種預言。中國球隊確實不配擁有中國球迷的愛。因為在這個土壤里,任何一支球隊都可能隨時消失。這無疑是中國足球的悲哀,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哀。